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北京的明城墙,有些是在元大都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在土坯外砌砖而成的。有些则是在扩建外城时新修的。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墙开有九门。嘉靖年间开始北京外城修建。完工以后的外城城墙开七门。在与内城交接的东西方向交接处开了两个小门,崇文区东边的那个小门叫做东便门。
崇文门到东便门之间的这段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原为夯土墙,正统元年(1436)修内城九门城楼及四隅角楼,加固城墙墙体时,形成现在的样式格局。据史料记载,建城垣墙体夯土层的下面,在深达5米左右的流沙层中,横竖排列着15层原木料,每层约60-70根不等。每根长约6-8米左右,直径在20-30厘米之间,绝大部分是红松和黄花松。木料之间都用大扒钉钉死,连接成一个牢固整体。夯土层上面还铺有三合土。在墙体外壁包砌大城砖的里面还砌一层小城砖。城砖的下面均垫砌三层衬基石,外部基石露出地表一层,内部基石露出地表二层。城墙顶部海墁一层大城砖。建成后的城墙,高约11米,顶宽约15米,墙基宽约18米。其城墙外壁呈不同的倾斜度,城砖层层叠砌,形成阶梯效果,而内侧壁则比外侧壁略微陡峭,并设有上下城所使用的马道。内侧边缘筑有女墙,其下部的方洞用作排水;外侧边缘筑垛口,垛墙下部的方洞用于防御。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