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手机浏览
返回顶部
蜂鸟摄影论坛> 器材交流区 > 135画幅相机系统 > 单反相机和镜头 > 正文 手机查看

日本相机是如何打败德国相机的? 【转帖】

11955 浏览 72 回帖
关闭 您还没有绑定微信,绑定微信后可以订阅论坛相关通知~ 马上绑定
绑定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1 2022-04-18 11:05:04

如果只看《照相机王国》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国家?

许多人也许会想到德国。

不错,至少在1945年之前,德国是不折不扣的照相机王国,这个王国有多大的统治力?我前阵子推荐过一本日本古董相机权威藏家根本泰人的《世界古董相机大全》,收录了1900年代到1960年代之前的世界各个相机品牌和代表机种。这本书一共273页,其中介绍德国相机的有151页,超过了一半。

其中列出重要德国品牌8个(德国一个牌子的板块和英国,法国相机等同),涉及品牌超过40个,大多数是连我都没听过的。我做这个媒体平台整整6年,接触过几百种各类相机,收藏了1980年-2000年整整20年朝日摄影的史料,收藏相机技术类书籍几十本,这么多牌子我都没听过……
当时德国相机工业是何等发达!

然而,这些宛如群星一般的相机企业,在50年代后犹如潮水一般消失了!过去世界第一大相机生产商ZEISS IKON公司最终都关门大吉,转而与日本合作。许多人心目中封神的德国徕卡在70年代已经难以为继,徕茨家族出让股份,有了一个短暂的,没有德国工厂的“加拿大时代”。

日本厂家则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尽管如东京光学,米兰达等等品牌也是流星划过,但尼康、宾得、美能达、佳能、柯尼卡、富士、等等大行其道,即使在120领域,在欧系依然保持哈苏,禄来两大品牌之下,玛米亚和BRONICA在抢夺欧洲人市场方面也是相当在行。

日本人究竟施展了什么魔法打败了德国,成为后来的照相机王国并且持续至今呢?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 右腿骨折过
    +5分
展开展开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2 2022-04-18 11:05:05

有一个庸俗但却极有说服力的答案:

便宜。

在现代语境中,说东西便宜不像是什么好话,你要对着人说便宜,那人家能抽死你。然而,日本相机的价格的确要比德国相机便宜许多,这种便宜已经引发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消费者势必要思考性价比问题,当一台相机比另一台相机贵10%,20%时,那么多花一点钱提升一些性能,或者是提升一些安心感,提升一些品牌感,是值得的,比如5万的IWC,比起6万的入门积家勒裤头,可能贵1万就贵1万了,毕竟勒裤头档次比IWC高。如果价格贵到50%,那么消费者就会极大地犹豫和动摇了。比如你一个6万的入门积家勒裤头,和9万的入门中的入门江诗丹顿,也许会想不怎么值得了。然而,日本相机和德国相机的价格不是差这么一点半点的,德国相机的价格往往数倍于日本相机。



不是50%,是200%,300%。


以50年代的徕卡M3和尼康SP为例。尼康SP在50年代依然是极其昂贵的相机,当时的价格达到7万多日元,套机搭配一枚50/2镜头,7万日币在50年代是一笔大钱,是日本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当时日本没有正规的徕卡相机经销商,徕卡M3也没有在日本同步发售(50年代的日本还是很穷的),只能知道在60年代初,徕卡在日本有代理后,一台M3裸机不搭配镜头大约是22万日币左右,是一台尼康SP套机的3倍。当时尼康大F单反相机的上市价格是76000日币的套机,搭配一枚50/2镜头。此外,徕卡镜头的价格更加昂贵,这一套搭配上去,价格达到了日本相机的3-5倍。

买得起尼康SP已经是极其奢侈的事情,而徕卡M3则不是奢侈。如果说尼康SP是心情好来一瓶茅台,还能咬咬牙,那徕卡M3就是13,路易的,很多人可能不会觉得你高级,会觉得你有病。

尽管22万台的产量在当时的高级相机中已经极高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禄来2.8双反的产量,在同时间里远远少于M3),可还是达不到普及,更算不上大众。(你总能在二手店看到很多徕卡M,为什么?贵啊!难卖啊!)

且不说当时了,现在中国人都富起来了,中国的中产阶级收入也不低了,但要买一台新款M11数码徕卡,也是极其昂贵的。这个价格可以搭配一套性能极其好的日本微单,好几枚镜头。

当时人的想法和现代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叫人之常情。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3 2022-04-18 11:05:05

日本相机为什么比德国便宜呢?是不是日本相机性能比德国差?在那个年代,照相机性能高度同质化,连操作都是一样的,尽管50年代德国人和日本人都搞出来很多乱七八糟的操作方式,甚至包括天线机这样伟大创意,但最终大家都走向快门盘——过片扳手——手动光圈对焦的操作模式,使用起来大同小异。

尽管德国镜头的素质的确高过日本,如果大家看到前一阵子的内容,会发现德国光学材料在50,60年代对日本是碾压的(设计倒不一定,因为日本大量模仿德国结构)。然而大家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当时的胶卷能否忠实表现这种画质的不同?

到底能不能看出不同?而为了这点不同多花好几倍的价格。

这就是欧系120为什么坚挺而135玩完的关键性问题。使用者在50,60年代是不会看中德国镜头这点能力的提升的,因为当时黑白胶卷的质量并不好,根本没有现在DELTA100这种高性能胶卷,彩色胶卷还是柯达克罗姆老工艺反转片,用幻灯机看的,你隔着3,5米远,你看得出MTF提升20%的表现?

MTF提升了20%,价格却提升了3,5倍。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4 2022-04-18 11:05:06

残酷的事实就这样摆出来了:

专业摄影师对于135的需求根本不需要画质,够快够稳定,别老出现机械故障就行了。这点日本相机完全可以胜任。(越南战争的战地记者,基本都配备日本单反)

业余摄影爱好者对于135的画质也没有太多要求,要画质就玩120了,搞个便宜双反。

从稳定性和耐用度看,1950,1960年代的日本单反都是实打实的金属相机,在做工和牢固程度上绝对不属于德国相机。经典例子就是Don McCullin的尼康F挡子弹的事情。根据他自己说,子弹没有打穿相机被弹开了,这台相机后面还能使用,一直到他被一发迫击炮打中才坏掉。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5 2022-04-18 11:09:34

德国相机被证明至少在1959年后,在使用速度上被日本单反超越,尼康大F奠定了日本单反的速度(利用配件可以达到很快的过片速度,满足新闻记者的需要,德系相机也有类似配件,但始终没有普及),日本单反的兼容度(配备多种取景器,满足各种需要),从这时开始,德国135相机和一众德国厂家走向灭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此外,德国的人工比日本贵得多,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徕卡,蔡司,禄来贵,哪怕是你听都没有听过的德国小厂,在50年代生产30年代那种IKONTA性质的皮腔机,照样比日本单反贵。

日本人在60年代经济崛起后,为了占领各类民用产品市场,经常对欧洲,北美市场发动价格战,在照相机领域也是如此。日本相机始终以低于德国相机许多,性能上却差不多的姿态出现。

日本GDP能超过德国不是没有道理的,性价比始终是日货的王牌,其实日本GDP超过西德后,它的总量比德国高得多。以2000年为例(当时德国已经统一了),当时美国第一10.2万亿美元(占世界1/3),日本第二,4.97万亿,大概是美国的一半,而且那个时候日本泡沫经济已经破了。德国第3,只有1.94万亿,日本的一半不到。(但是这之后日本的GDP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怎么涨)

我常对我的学生说,永远不要轻视日本,即使火山爆发把这个国家掀海里去了,他们漂移到太平洋上随便找个岛,没准都能风云再起。



日本人脑子都有病的,疯起来真的不得了。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6 2022-04-18 11:13:29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被大家忽视了,故事进入尾声,请让我把它抛出来。

历史原因。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进入50,60年代后,德国相机的电子水平,特别是自动化水平是落后于日本的。这就奇怪了,德国相机尽管机械技术性能相对稳健,光学设计性能先进,材料技术领域碾压,他们在照相机相关的电子技术上怎么会落后日本呢?事实上德国的电子技术非常强大。

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的分裂。这场大分裂,肢解了原本完整的德国照相机工业,它既不能让东德发展起健康积极的照相机工业,也不能让西德恢复战前健康的相机产业结构。

整个民主德国的照相机技术就一直停留在分裂那个时候,80年代还在生产50年代技术指标的相机和镜头,甚至连快门档位都不全。联邦德国照相机公司大多实力孱弱,资金匮乏,还要面对高昂的生产成本。



德国人为什么不拼命发展单反?单反不是德国人发明的吗?

是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战前德国在单反领域有所突破的企业,都在东德!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7 2022-04-18 11:18:09

二战前,德国照相机工业的中心在德累斯顿。二战后期,盟军用飞机把这座城市夷为平地之后送给了苏联成为民主德国的城市。蔡司公司大本营就在这里,真正的蔡司公司其实并入了东德,西德蔡司是原蔡司公司的一些工程师建立的,一些是德国还没完全分裂时逃亡到西德的,一些是二战时在布伦瑞克被盟军抓住并保护起来的。设计工具,工厂,以往的材料,技术专利等等硬件和一大帮专家一股脑全留在了东德(许多专家还被抓到了苏联)。所以蔡司公司在战前就在致力于相机测光的开发,可西德蔡司公司没有能力啊,没有机器啊,他们最后只弄出来一个不三不四的牛眼,当时日本人已经在攻TTL了。东德蔡司被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后,

连品PAI都没了,直接改名叫德累斯顿国营吉内工厂,被扼sha了一切创造力。德国著名的KW公司,德国单反先驱,以PRAKTIFLEX相机闻名,同样被完全归入东德,等于一整条单反发展的线索被计划经济这糟糕透顶的苏联模式给摧垮了,他们虽然也生产了一些单反,但最终在1959年被强制合并。要命的是德国单反除了KW的另一根支柱爱克山太,也就是IHAGEE公司,也掉在东德!IHAGEE是荷兰企业,民主德国把它当外资看待,允许其独立经营,但1951年还是对其进行了类似公私合营的改革,1959年,IHAGEE一部分股东跑到西德又建立了新的IHAGEE公司。从1960年开始,IHAGEE东德部分开始被国营潘太康集团吞并,1970年彻底小时。西德部分没钱也没人,和日本合作过一阵子,1976年彻底倒闭。

135单反技术明明是德国人传授给日本人的,怎么小日本就从50,60年代强势崛起了?看完上面这段大家多少应该明白了,不是德国人造不出单反,而是能造单反的那部分并到民主德国去了,而民主德国的体制决定了他们不再需要针对全球市场开发高性能单反。

根据统计,德国战前10家最大的照相机工厂在战后,除了徕茨照相机工厂,布伦瑞克的禄来相机工厂,其他8家统统在东德。



德国相机碰到如此浩劫,焉得不亡!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8 2022-04-18 11:21:41

最近,徕卡发布了M11,从2006年他们发布徕卡M8以来,短短15年时间,徕卡的M数码相机已经更新了4代,而徕卡胶卷相机从M3到M6,更新4代花了30年的时间。

如果说当年买M8,M9是因为数码时代到来,顺应潮流,那么在现在还去买徕卡M10后续机,M11这种新机,多半是被忽悠了。无论如何,现在的M数码相机肯定没有那些微单好用,也没有徕卡自家的微单好用。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段旧事,当时我买了一台M8。

徕卡M8是徕卡第一台数码旁轴,APS-H传感器,1000万像素,而它推出的同时,佳能已经推出第一代5D,全画幅+1300万像素,过了两年又推出了9点自动对焦,2000万全画幅的5D2,直到现在我都能看到有人用5D2。正如胶卷时代的徕卡M,数码时代的徕卡M同样是出厂技术就不行。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9 2022-04-18 11:23:20

原作者在2010年,决定搞一台旁轴玩玩,当时已经有徕卡M9了,二手都要3万到4万,根本买不起。所以权衡再三,要在R-D1和徕卡M8之间选择了,也只有这两个机器选择。

R-D1当时大概是5-6年使用,M8是4年,其实都算很年轻了,M8的价格是2万左右,R-D1是1万5上下,最后决定搞个M8,挂个福伦达35/1.4的头玩玩

结果没有花到2万,买了一台机顶有一个划痕的M8,花了1万7,镜头加上去,2万多。

然后,有个朋友劝我:快抛了,这废铁不值钱,机身镜头都抛了,刚刚好换一台M6,一个35/2,好用,保值。

以前也是年轻气盛不懂事啊,我刚刚买一台相机回来,还没用热呢,你就说我是傻X,还让我去买一台胶卷机,我徕卡M3又不是没用过。

事实上,就是说十几年前,我对徕卡,或者说是对数码,还没有像后来那么深刻的理解。可以说,这台徕卡M8在我手上,拍出来的照片,从我现在的眼光来看几乎张张都是废片,PS都救不回来,但人有时候就是容易被技术迷惑的。

楼主
  • 0右腿骨折过 纪实人文版主 虚线
  • 积分:136937 经验值:863805 帖子:28558 精华:306 粉丝:2151 地区:暂无 注册日期:2004-01-07
0金羽九级
10 2022-04-18 11:24:14

现在是CMOS一统天下了,当年CCD和CMOS都有的时候,经常有CCD色彩比CMOS好的说法,我觉得讲这种话的人大概都有妄想症。数码相机拍摄出来不管怎么样,色彩都很干瘪,而如果要后期,那CCD和CMOS基底没什么区别,而且所谓数码可以P成胶卷的色调并非不可能,也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都能P成,而且非常费劲。为什么?因为数码的色彩都是计算出来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而PS也是计算色彩,它的整体是很不和谐的,达不到胶卷同一张底片的和谐和整体。所以加个对比,加个饱和度并不难,但结果并不自然。

以前还有,数码和胶卷色彩,你分得出来吗?这个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滑稽戏,压缩到几百K的图片,胶卷的色彩也压没了,真的是原图对比,差别是很明显的。而这种对比也是说数码P了颜色,如果是数码直出,那你要看不出区别一定要快去看眼科了,再晚来不及了。

首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共8页到第确定
发表 我要赠分0
5 : 绝对精彩 4 : 值得收藏 3 : 酷 2 : 好帖 1 : 鼓励 我要赠分
高级回帖
0标签限制6个 0图片最多能上传40张 0宽度不小于640px,高度不小于320px 0正在发帖请稍候
热门主题:
纪实 晚霞 清新 秋季 旅拍 云南 liboshu AMYWORKS职业赛猫摄影
0论坛精选
0热帖推荐
0热文推荐
0 聊天 0
安全提示

确定 取消
举报原因
确定 取消
封禁原因
禁封时间:
执行禁封 取消
删除原因
确定 取消
删除原因
  •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 0淫秽、色情
  • 0不友好评论、人身攻击
  •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 0协助楼主删除
  •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 0盗用他人图片
  • 0其他
封禁原因
  • 0发布广告信息(新ID建议永禁)
  • 0发布色情内容
  • 0发布他人隐私信息
  • 0不和谐言论或人身攻击
  • 0发布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 0盗用他人图片等版权问题
  • 0主题、回复灌水
  • 0言语攻击版主行为
  • 0发布反动言论
  • 0其他
禁封时间:
删除原因
确定 取消
移动帖子
已选择 1 个帖子,只能在您有权限的版块之间操作。

原板块:单反相机和镜头

目标板块:
确定 取消

0是否确认删除本帖?

确定 取消
关闭

点击登录

登录后才能使用该功能

小明的明

退出

银羽七级

好友列表 (2548)

0是否确认删除此好友?
关闭 小明的明 0

请您先验证手机号码

+86
  • 中国大陆 +86
  • 中国香港 +852
  • 中国澳门 +853
  • 中国台湾 +886
  • 韩国 +82
  • 日本 +81
  • 美国 +1
  • 加拿大 +1
  • 英国 +44
  • 新加坡 +65
  • 马来西亚 +60
  • 泰国 +66
  • 越南 +84
  • 菲律宾 +63
  • 印度尼西亚 +62
  • 意大利 +39
  • 俄罗斯 +7
  • 新西兰 +64
  • 荷兰 +31
  • 瑞典 +46
  • 澳大利亚 +61
  • 乌克兰 +380
  • 法国 +33
  • 德国 +49
  • 阿富汗 +93
  • 阿尔巴尼亚 +355
  • 阿尔及利亚 +213
  • 东萨摩亚(美) +1684
  • 安道尔 +376
  • 安哥拉 +244
  • 安圭拉岛(英) +1264
  • 安提瓜和巴布达 +1268
  • 阿根廷 +54
  • 亚美尼亚 +374
  • 阿鲁巴岛 +297
  • 奥地利 +43
  • 阿塞拜疆 +994
  • 巴林 +973
  • 孟加拉国 +880
  • 巴巴多斯 +1246
  • 白俄罗斯 +375
  • 比利时 +32
  • 伯利兹 +501
  • 贝宁 +229
  • 百慕大群岛(英) +1441
  • 不丹 +975
  • 玻利维亚 +591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387
  • 博茨瓦纳 +267
  • 巴西 +55
  • 保加利亚 +359
  • 布基纳法索 +226
  • 布隆迪 +257
  • 喀麦隆 +237
  • 佛得角 +238
  • 开曼群岛(英) +1345
  • 中非 +236
  • 乍得 +235
  • 智利 +56
  • 圣诞岛 +61
  • 科科斯岛 +61
  • 哥伦比亚 +57
  • 科摩罗 +269
  • 刚果 +242
  • 科克群岛(新) +682
  • 哥斯达黎加 +506
  • 克罗地亚 +385
  • 古巴 +53
  • 塞浦路斯 +357
  • 捷克 +420
  • 丹麦 +45
  • 吉布提 +253
  • 多米尼克国 +1767
  • 多米尼加共和国 +1809
  • 厄瓜多尔 +593
  • 埃及 +20
  • 萨尔瓦多 +503
  • 赤道几内亚 +240
  • 厄立特里亚 +291
  • 爱沙尼亚 +372
  • 埃塞俄比亚 +251
  • 福克兰群岛 +500
  • 法罗群岛(丹) +298
  • 斐济 +679
  • 芬兰 +358
  • 法属波里尼西亚 +689
  • 加蓬 +241
  • 冈比亚 +220
  • 格鲁吉亚 +995
  • 加纳 +233
  • 直布罗陀(英) +350
  • 希腊 +30
  • 格陵兰岛 +299
  • 格林纳达 +1473
  • 瓜德罗普岛(法) +590
  • 关岛(美) +1671
  • 危地马拉 +502
  • 几内亚 +224
  • 几内亚比绍 +245
  • 圭亚那 +592
  • 海地 +509
  • 洪都拉斯 +504
  • 匈牙利 +36
  • 冰岛 +354
  • 印度 +91
  • 伊郎 +98
  • 伊拉克 +964
  • 爱尔兰 +353
  • 以色列 +972
  • 科特迪瓦 +225
  • 牙买加 +1876
  • 约旦 +962
  • 柬埔塞 +855
  • 哈萨克斯坦 +7
  • 肯尼亚 +254
  • 基里巴斯 +686
  • 科威特 +965
  • 吉尔吉斯斯坦 +996
  • 老挝 +856
  • 拉脱维亚 +371
  • 黎巴嫩 +961
  • 莱索托 +266
  • 利比里亚 +231
  • 利比亚 +218
  • 列支敦士登 +423
  • 立陶宛 +370
  • 卢森堡 +352
  • 马其顿 +389
  • 马达加斯加 +261
  • 马拉维 +265
  • 马尔代夫 +960
  • 马里 +223
  • 马耳他 +356
  • 马绍尔群岛 +692
  • 马提尼克(法) +596
  • 毛里塔尼亚 +222
  • 毛里求斯 +230
  • 马约特岛 +262
  • 墨西哥 +52
  • 密克罗尼西亚(美) +691
  • 摩纳哥 +377
  • 蒙古 +976
  • 蒙特塞拉特岛(英) +1664
  • 摩洛哥 +212
  • 莫桑比克 +258
  • 缅甸 +95
  • 纳米比亚 +264
  • 瑙鲁 +674
  • 尼泊尔 +977
  •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599
  •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法) +687
  • 尼加拉瓜 +505
  • 尼日尔 +227
  • 尼日利亚 +234
  • 纽埃岛(新) +683
  • 诺福克岛(澳) +672
  • 朝鲜 +850
  • 马里亚纳群岛 +1670
  • 挪威 +47
  • 阿曼 +968
  • 巴基斯坦 +92
  • 帕劳(美) +680
  • 巴拿马 +507
  • 巴布亚新几内亚 +675
  • 巴拉圭 +595
  • 秘鲁 +51
  • 波兰 +48
  • 葡萄牙 +351
  • 波多黎各(美) +1
  • 卡塔尔 +974
  • 摩尔多瓦 +373
  • 留尼汪岛 +262
  • 罗马尼亚 +40
  • 卢旺达 +250
  • 阿森松(英) +247
  • 圣赫勒拿 +290
  • 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 +1869
  • 圣卢西亚 +1758
  • 圣皮埃尔岛及密克隆岛 +508
  • 圣文森特岛(英) +1784
  • 西萨摩亚 +685
  • 圣马力诺 +378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239
  • 沙特阿拉伯 +966
  • 塞内加尔 +221
  • 塞舌尔 +248
  • 塞拉利昂 +232
  • 斯洛伐克 +421
  • 斯洛文尼亚 +386
  • 所罗门群岛 +677
  • 索马里 +252
  • 南非 +27
  • 西班牙 +34
  • 斯里兰卡 +94
  • 苏丹 +249
  • 苏里南 +597
  • 斯威士兰 +268
  • 瑞士 +41
  • 叙利亚 +963
  • 塔吉克斯坦 +992
  • 巴哈马国 +1242
  • 梵蒂冈 +14397
  • 多哥 +228
  • 汤加 +676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868
  • 突尼斯 +216
  • 土耳其 +90
  • 土库曼斯坦 +993
  •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 +1649
  • 图瓦卢 +688
  • 乌干达 +256
  • 坦桑尼亚 +255
  • 乌拉圭 +598
  • 乌兹别克斯坦 +998
  • 瓦努阿图 +678
  • 委内瑞拉 +58
  • 维尔京群岛(英) +1340
  • 也门 +967
  • 南斯拉夫 +381
  • 赞比亚 +260
  • 桑给巴尔 +259
  • 津巴布韦 +263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手机号无法接收短信?请主动联系客服人工处理,邮箱:bbs@fengniao.com
选择精华
确定 取消